Investing and Doing Business

居然是金色的粽子

中国端午节: “屈原”的故事和粽子的由来

引言: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浩瀚星座中,四大传统节日是非常出名的, 分别就是:春节、清明节、端午节和中秋节。恰好是今天,也就是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,正是端午节,也是中国法定节假日。虽然这个独特的节日的来历说法不一,但是最广泛的传说就是为了纪念“屈原”。他也是中国历史上,最早和最伟大的诗人,楚辞的开创者。在神话传说中,他就在这一天最终投汨罗江自尽。当时在身边所有的民众,一旦知道了,都乘着龙舟去寻找他。却再也找不到。于是,大家都又投米团入江河,以防鱼食屈原身体,形成吃粽子习俗。到了现在,几乎每个中国人在这一天吃粽子,也意味着中国端午节“拜神祭祖、祈福辟邪”的含义。那么,我们端午节的故事就开始了。 第一部分:“屈原”的“姓”,“氏”,“名”和“字” 为什么把他叫做为“屈原”?这个问题其实有点复杂。我来给大家解释下原因。 首先,我们要明白中国的古语,四个特殊词语,它们分别是:“姓”,“氏”,“名”和“字”。 早在人类2300年前,“屈原”这个诗人出现在了战国时代。准确来说,  他的氏为“屈”,名为“平”,字为“原”,但实际上,他的姓为“芈”,并不是“屈”。从甲骨文的含义,“芈”这个字,拼音读 mǐ。含义的意义就是羊的叫声。“芈”字也是非常古老的姓氏,也是周朝时楚国贵族的一个祖姓。那么“屈原”就出现了,他姓“芈”,氏“屈”,名“平”,字“原”。 为什么当时屈原明明姓“芈”,却没有人称呼他为“芈原”,却偏偏是“屈原”呢?这要从中国古代的”姓氏”文化开始说起。在当时,他的“氏”是“屈”,而不是“芈”,因为姓“芈”在当时只是称呼女性,而不是男性。 最早的”姓氏”,其实是分开的。而“姓”的历史更为悠久,早在母子社会就已经出现了。在母系社会里,孩子只知其母,不知其父。所以,孩子就以母亲的姓来代表自己的氏族。随着父系氏族社会的到来,男性氏族才真正的出现。在春秋时期,西周(前11世纪中期-前771年)建立分封制后,将诸侯都进行了分封。因此,也出现了性别婚姻。氏别贵贱的说法,也正式因为这些区别。所以古代的男子不称呼“姓”而称“氏”。而女姓正好相反。比如最近的电视剧《芈月传》就是这个“芈”,讲的就是战国时期楚国的“太后”,故事讲的就是女人的“姓”,而不是“氏”。比如屈原,我再重复一下,他姓“芈”,氏“屈”,“名”平,字“原”。而按照当时的习惯,作为男性可以称呼他为“屈原”,但绝对不是“芈原”。 “名”和“字”又有什么区别?其实很简单,如同“屈原”这个诗人,生前大家称呼他为“屈平”,选用的是他的名。但是当他去世后,我们都采用他的“字”来纪念他,所以我们喊他“屈原”。随着时间的演化,“姓氏”的关键的时间节点,就在秦汉以后,“氏”字也就慢慢的消失,而中华男女的姓氏也就真正的“合二为一”了。 当然,根据我个人的想法,作为中国人,到了今天,最好每个人都有“姓”“名”“子”,对于每一个人,都非常有意义。 第二部分:屈原的《离骚》和端午节的背后 在讨论屈原和中国端午节的故事时,我们不能不提到他的代表作《离骚》。这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,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。尽管《离骚》是用古中文写成的,但它并不完全属于诗歌,而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的韵文。它展现了屈原对人民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。 《离骚》一书最早收录在《楚辞》中,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。《楚辞》这部书不仅包含了屈原的作品,还包括了其他楚国诗人的作品。它的成书过程和文学价值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。 《离骚》全篇通过屈原的第一人称叙述,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理想的执着。在诗中,他用丰富的想象力和优美的语言,描绘了一个个神话故事和奇异景象,展现了他内心的痛苦和矛盾。 以下是《离骚》中的一段节选和钱锺书先生的英译版本: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长太息以掩涕兮,哀民生之多艰。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,謇朝谇而夕替。 既替余以蕙纕兮,又申之以揽茞。 亦余心之所善兮,虽九死其犹未悔。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钱锺书先生的英文翻译: I heaved a long sigh

Read More »
居然是金色的粽子

中国端午节: “屈原”的故事和粽子的由来

引言: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浩瀚星座中,四大传统节日是非常出名的, 分别就是:春节、清明节、端午节和中秋节。恰好是今天,也就是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,正是端午节,也是中国法定节假日。虽然这个独特的节日的来历说法不一,但是最广泛的传说就是为了纪念“屈原”。他也是中国历史上,最早和最伟大的诗人,楚辞的开创者。在神话传说中,他就在这一天最终投汨罗江自尽。当时在身边所有的民众,一旦知道了,都乘着龙舟去寻找他。却再也找不到。于是,大家都又投米团入江河,以防鱼食屈原身体,形成吃粽子习俗。到了现在,几乎每个中国人在这一天吃粽子,也意味着中国端午节“拜神祭祖、祈福辟邪”的含义。那么,我们端午节的故事就开始了。 第一部分:“屈原”的“姓”,“氏”,“名”和“字” 为什么把他叫做为“屈原”?这个问题其实有点复杂。我来给大家解释下原因。 首先,我们要明白中国的古语,四个特殊词语,它们分别是:“姓”,“氏”,“名”和“字”。 早在人类2300年前,“屈原”这个诗人出现在了战国时代。准确来说,  他的氏为“屈”,名为“平”,字为“原”,但实际上,他的姓为“芈”,并不是“屈”。从甲骨文的含义,“芈”这个字,拼音读 mǐ。含义的意义就是羊的叫声。“芈”字也是非常古老的姓氏,也是周朝时楚国贵族的一个祖姓。那么“屈原”就出现了,他姓“芈”,氏“屈”,名“平”,字“原”。 为什么当时屈原明明姓“芈”,却没有人称呼他为“芈原”,却偏偏是“屈原”呢?这要从中国古代的”姓氏”文化开始说起。在当时,他的“氏”是“屈”,而不是“芈”,因为姓“芈”在当时只是称呼女性,而不是男性。 最早的”姓氏”,其实是分开的。而“姓”的历史更为悠久,早在母子社会就已经出现了。在母系社会里,孩子只知其母,不知其父。所以,孩子就以母亲的姓来代表自己的氏族。随着父系氏族社会的到来,男性氏族才真正的出现。在春秋时期,西周(前11世纪中期-前771年)建立分封制后,将诸侯都进行了分封。因此,也出现了性别婚姻。氏别贵贱的说法,也正式因为这些区别。所以古代的男子不称呼“姓”而称“氏”。而女姓正好相反。比如最近的电视剧《芈月传》就是这个“芈”,讲的就是战国时期楚国的“太后”,故事讲的就是女人的“姓”,而不是“氏”。比如屈原,我再重复一下,他姓“芈”,氏“屈”,“名”平,字“原”。而按照当时的习惯,作为男性可以称呼他为“屈原”,但绝对不是“芈原”。 “名”和“字”又有什么区别?其实很简单,如同“屈原”这个诗人,生前大家称呼他为“屈平”,选用的是他的名。但是当他去世后,我们都采用他的“字”来纪念他,所以我们喊他“屈原”。随着时间的演化,“姓氏”的关键的时间节点,就在秦汉以后,“氏”字也就慢慢的消失,而中华男女的姓氏也就真正的“合二为一”了。 当然,根据我个人的想法,作为中国人,到了今天,最好每个人都有“姓”“名”“子”,对于每一个人,都非常有意义。 第二部分:屈原的《离骚》和端午节的背后 在讨论屈原和中国端午节的故事时,我们不能不提到他的代表作《离骚》。这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,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。尽管《离骚》是用古中文写成的,但它并不完全属于诗歌,而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的韵文。它展现了屈原对人民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。 《离骚》一书最早收录在《楚辞》中,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。《楚辞》这部书不仅包含了屈原的作品,还包括了其他楚国诗人的作品。它的成书过程和文学价值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。 《离骚》全篇通过屈原的第一人称叙述,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理想的执着。在诗中,他用丰富的想象力和优美的语言,描绘了一个个神话故事和奇异景象,展现了他内心的痛苦和矛盾。 以下是《离骚》中的一段节选和钱锺书先生的英译版本: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长太息以掩涕兮,哀民生之多艰。

Read More »
Search All Post
Recent Posts